俗话说得好,牛市数钱,熊市修炼。在前两年的牛市行情中有参与的人基本上都是在数钱。

但真要说赚了多少,大多数人估计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且不说医药、消费,只要没买那些长期低估的板块,随便买点基金或股票,基本上都能获得收益,无非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而经历了前些年较为明朗的行情之后,面对市场下跌,投资者可能才发现,无论是投资心态,还是投资纪律、投资逻辑,并没有我们预想中的那么好。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妨现在先静下来,聊聊投资中仓位管理的那些事情。

一、管理的“仓”来自哪里?

根据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逻辑,可以将家庭的年收入分为要花的钱、保命的钱、生钱的钱和保本升值的钱。

要花的钱:需要满足家庭3-6个月的生活费用,一般占家庭年收入的10%。比如衣食住行、美容、旅游、教育等等,都从这个账户支出,保证日常生活所需的现金流。

保命的钱:一般占家庭可投资资产的20%,为的是以小博大,解决因病或意外的突发大额开支。这个账户的目的是保障家庭成员出现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时,有足够的钱来保命,或者避免家庭一夜返贫。虽然发生这类风险的可能性不高,但是因为遇到就很可能对家庭影响巨大,所以不可忽视。

生钱的钱:一般占家庭可投资资产的30%,为家庭创造更多财富。账户目标是用相对高风险的投资创造高回报

保本升值的钱:一般占家庭可投资资产的40%,一般目标是家庭成员的养老金、子女教育金、留给子女的钱等未来的长期储备金,是未来一定要用,并需要提前准备的钱。

而这里要聊的,是纯粹投资的钱,大概相当于上面生钱的钱。简单点说,就是我们投资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的钱。

而所谓仓位管理,就是说,我们手里用于投资的现金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该如何动态调整的问题。

二、克服“追涨杀跌”,坚定执行仓位管理

众所周知,相比平衡混合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中长期纯债型基金、货币基金而言,股票型基金是投资收益较高的资产,只是波动比较大。

因此,如果我们一直满仓股票型基金,只在泡沫期的时候做点择时,本质上是没有问题的。但这有诸多的前提。

首先,投资股票型基金的钱,必须是长期不用的,比如5-10年。其次,如果市场出现30%-50%的下跌,亏损或浮亏不会影响你的生活,也不会对你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当然,选择的基金,至少要和市场的表现差不多,这一点倒是不难。所以,如果你不能做到在长期里面趴着不动,或者不能做到对涨跌无动于衷,那最好的方法,还是要控制我们在股票型基金上投资的占比,也就是仓位管理。

考虑到债券型基金长期波动较小,且收益不至于太差,我们可以把债券型基金纳入到仓位管理中,替代部分现金。

仓位管理的基本原则很简单,就是“高位轻仓,低位重仓,永不满仓或空仓”。

所谓“高位轻仓”,是指在市场的上涨过程中,我们要逐步减仓,减少我们的部分盈利,“见好就收”。所谓“低位重仓”,是指在市场的下跌过程中,我们要逐步加仓,用更便宜的价格积累筹码,降低投资成本。

所谓永不满仓或空仓,是为了在市场的持续上涨中,不至于因完全踏空而焦虑;在市场的持续下跌中,也不会因为没有现金而痛苦。

当然,仓位管理意味着,我们无法满仓获取市场上涨的收益,但这也避免了满仓遭受下跌的损失。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本来就是同源的,希望只有收益,没有风险,显然是不现实的。既然我们选择做仓位管理,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忽视风险带来的影响,即使为此损失一些收益,也是值得的。

而如果我们能够坚定仓位管理的原则,那我们就能够克服“追涨杀跌”这一人性的弱点,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稳,也走得更轻松。

三、那如何进行调仓?可以根据风险偏好进行仓位管理

对于仓位的控制,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方式的投资者不同的方式生成自己的仓位管理方式。

一是根据资金定仓位:总体而言,无论资金大小,都需要仓位管理。相比之下,资金量大的投资者,尤其要把控制仓位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一般情况下,资金量大的投资者,尽量不要重仓,尤其不要满仓,至少不能长期满仓。资金不多的投资者,可在个人能够承受的风险底线之内,适当重仓。

二是根据股价的位置定仓位:对看好的股票,在基本面未有任何改变的前提下,应该采取高位轻仓、低位重仓的建仓原则。

三是根据大盘的位置定仓位:确定仓位大小时,参考大盘的点位。一般来说,当大盘近期涨幅已大、处于相对高位或者压力时,要减仓、轻仓,越往上走,仓位越要降低;在大盘相对低位,要增仓、重仓,越是下跌,仓位愈可加重。

最后提醒一点,我们的仓位管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说得浅白点,就是要根据行情的好坏、人气的变化来进行仓位管理。“熊”了好多年,人气涣散,人们已经谈股色变,这个时候,要大胆提高仓位。相反,若是市场“牛”了好长时间,而且人声越来越鼎沸, 市场估值也越来越高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尽快降低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