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焦点由胀转滞,衰退预期走强,流动性加速收缩;国内经济弱复苏,通胀压力可控,彼竭我盈,三季度是政策落地和效果验证期,国内环境对权益有一定支撑。

一、二季度市场回顾

A股:四月份多地疫情爆发致使经济运行受阻,疫情成为权益市场主线,宽基指数普跌,众多行业估值跌至历史底部。四月底绝大多数行业处在估值底部,盈利筑底,A开启了一轮较强势的震荡反弹行情,与海外权益资产在衰退预期下的普跌形成鲜明对比。

宏观逻辑:二季度外部扰动对权益市场的影响趋缓,权益市场主导因素以我为主。国内疫情与防疫政策成为Q2影响权益市场的宏观主线。在超预期的疫情冲击下经济快速下滑,稳增长政策全方面加码:投资端适当超前基建,专项债使用以及加大水利等重大项目投资;地产政策能松则松,促销费政策持续发力。

行业上,汽车、食品饮料、电力设备、美容护理和家用电器行业涨幅靠前。修复过程中房地产、计算机、银行、医药生物、传媒行业等相对落后。稳增长主线在需求修复的反弹行情中表现较弱。

产业逻辑:一季度权益资产走势背后的宏观逻辑在于内外忧困,外部冲击包括俄乌冲突、美联储缩表加息、中美博弈不确定性增大;内部忧虑在于稳增长压力下,政策在长短期目标中的权衡,以及疫情多点散发影响复苏进程。整体上看,外部冲击>内部忧虑。

二、宏观趋势:彼竭我盈

全球经济:高通胀乌云持续萦绕,欧美央行采取更加鹰派的货币政策,缓和通胀螺旋式上升的压力。供给端因素目前对通胀的支撑不亚于需求端,压缩通胀必须以需求端的进一步萎缩为代价。海外经济动能逐渐出现了更加清晰的放缓信号,类滞胀格局下,滞的特征逐渐明显。

国内经济:增长方面,5月以来经济在疫情冲击缓和、政策发力的带动下,供需两端环比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供给端工业增加值回归正增长,需求端除了地产链条恢复较慢之外,消费跌幅明显收窄、投资增速加速;通胀方面,PPI同比改善,CPI温和向上,上游材料价格动能衰减;流动性方面,社融总量改善,信用创造过程缓慢修复,三季度资金面或维持相对宽松。政策方面:引导扩大居民消费、企业投资稳增长,强化数字政府建设。

三、产业趋势:行业生命周期决定配置逻辑

经济修复是三季度主线。经济修复的需求改善或高景气方向的需求维持高增,上游原材料供需格局变化,成本压力改善,是下半年配置的重要方向。

需求端主线:

经济整体修复。投资延续高景气,消费修复:

1、能源危机下,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路径明晰,风电光伏延续高景气;

2、稳增长政策,地产和基建的修复提振下游需求;

3、疫情冲击趋缓,防疫政策调整带来消费场景修复;

4、海外衰退可能导致出口需求下滑。

成本端主线:

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成本压力逐步缓解,产业链利润逐步由上游向中下游传导:

1、钢、铜、铝等价格下降,汽车、设备类、军工材料、家电成本压力开始下降。

2、包材敏感型的啤酒、软饮,玻璃、铝锭等包材原材料价格下跌,成本端也出现利好。

3、硅料、纯碱、EVA、石英砂等新能源上游材料供需仍在紧平衡,由于扩产相对缓慢,而需求仍在高位,价格仍在上涨。

产业政策主线:

1、疫情加速了航空、旅游、酒店等服务消费行业的出清,而产业绿色化政策又推动基础化工、有色等上游周期行业的出清。产业格局由量到质,龙头企业占优。

2、十四五产业政策方向聚焦绿色化、科技化。

资料来源于Wind,创金合信宏观策略配置部

四、配置策略

中国资产相对海外持续展现韧性,三季度维持震荡—反弹判断,结构选择、均衡配置会是三季度更好的思路,如果在五六月的反弹行情以来大仓位配置了光伏、新能源车等成长板块,出于交易因子的考量,我们也建议对结构继续渐近性的切换。

A股三季度行业配置思路维持均衡配置,在高景气的成长板块外,沿着经济修复+成本改善思路,中长期配置新基建(风电光伏、工业互联网)、消费(白酒、啤酒、服务消费)、医药,阶段性参与老基建(家电、建材、建筑、地产)的复苏行情。

港股估值底+盈利底或已现,三季度继续把握恒生科技和恒生医药的修复行情。

债券整体偏谨慎,三季度关注财政政策变化对债市资金面影响,经济修复利率小幅上行。利率债关注2-3年骑乘策略,信用债关注3年期高等级金融债。

美股熊市进入下半场,估值水平回归中位数,杀估值到杀业绩,急跌后或震荡重心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