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木头/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国家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有机固废处理行业全面兴起,从市场需求、技术发展、行业发展态势等角度来看都处于快速发展期。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生活垃圾处理行业仍有不俗发展空间。作为一家综合型环保企业,深圳市朗坤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坤环境”)的主营业务为有机固废(餐饮垃圾、厨余垃圾、粪污、动物固废等)、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以及提供相关环境工程服务,是国内有机固废处理领域的领先企业。

在业绩方面,近年来朗坤环境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趋势,近三年营收CAGR高于行业均值,成长性优异。同时,朗坤环境的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深耕有机固废处理和垃圾分类领域多年,朗坤环境通过投资、建设、运营创新的生态环境园项目,持续探索深度协同无害化处理、深度资源化利用的生态环境园模式。凭借已形成的技术研发水平、丰富的市场开拓和业务经验等竞争优势,朗坤环境形成了可观的碳减排能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一、“双碳目标”+环保政策支持,行业市场需求增长前景广阔

在“30·60”双碳目标以及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宏观背景下,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都在围绕环保产业新一轮发展机遇蓄势,系列政策的出台给环保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推进剂。

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2021年5月,《“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完善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有序开展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垃圾填埋处理设施建设、健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强有害垃圾分类和处理。

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减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随着政府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持续提高,有机固废处理行业和生活垃圾处理行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和专业化。

有机固废处理属于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领域,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有机固废包括餐饮垃圾、厨余垃圾、动物固废、粪污等。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城镇化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镇有机固废的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设施成为城镇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有机固废处理中分离出的粗油脂及外购的废弃油脂可做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

而欧盟于2009年4月实施《可再生能源指令》,规定每个成员国到202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运输业燃料中占的比重不低于10%,到203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运输业燃料中占的比重将达到25%。欧盟的强制性添加标准以及相应的鼓励支持政策使得其成为目前世界生物柴油最大的消费市场,生物柴油在欧盟国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需求量稳步提升。

在国家实施经济与生态资源协调发展,自主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发展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背景下,有机固废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业务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目前国内经济发达城市已建立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存在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广阔市场需求;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行业仍有不俗发展空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2021年,国内生活垃圾清运量分别为2.15亿吨、2.28亿吨、2.42 亿吨、2.35亿吨、2.49亿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分别为2.10亿吨、2.26 亿吨、2.40亿吨、2.35亿吨、2.48亿吨。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国内生活垃圾清运量及无害化处理量下降系受社会宏观因素等影响。

其中,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量分别为0.85亿吨、1.02 亿吨、1.22亿吨、1.46亿吨、1.80亿吨,占比分别为40.24%、45.14%、50.70%、62.29%、72.55%,垃圾焚烧逐步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综上,在“双碳目标”及环保趋严背景下,有机固废处理服务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服务市场需求持续提升,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营收净利润稳增成长性优异,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场需求的大幅增加,近年来朗坤环境的业绩逐年上涨。

据招股书,2020-2022年,朗坤环境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23亿元、16.19亿元、18.1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7.25%。

同期,朗坤环境的净利润分别为1.54亿元、2.39亿元、2.5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8.32%。

值得关注的是,朗坤环境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大幅高于行业均值,凸显其成长性。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2022年,朗坤环境同行业可比公司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环境”)、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能环境”)、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迪环境”)、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蓝环境”)、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天楹”)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均值为1.71%。

与此同时,近年来朗坤环境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逐年上涨,“造血”能力持续提升。2020-2022年,朗坤环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83亿元、2.70亿元、3.63亿元。

从净资产收益率看,近年来朗坤环境的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2020-2022年,朗坤环境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6.30%、15.31%、14.06%。

同期,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朗坤环境同行业可比公司上海环境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8.20%、7.20%、5.16%;高能环境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4.25%、14.24%、10.29%;启迪环境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2.69%、-49.52%、-16.54%;瀚蓝环境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14.96%、12.77%、11.03%;中国天楹的加权平均ROE分别为5.81%、6.25%、1.15%。

经金基研计算,2020-2022年,朗坤环境上述五家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加权平均ROE均值分别为6.11%、-1.81%、2.22%。

可见,近年来朗坤环境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呈逐年上涨趋势,且营收CAGR高于行业均值,凸显其成长性。同时,朗坤环境的加权平均ROE“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

三、创新生态环境园具备三大优势,项目建设及运营经验丰富

深耕有机固废处理和垃圾分类领域多年,朗坤环境持续探索深度协同无害化处理、深度资源化利用的生态环境园模式,包括有机固废协同处理生态环境园模式,以及“有机固废+生活垃圾”协同处理生态环境园模式。

通过投资、建设、运营创新的生态环境园项目,朗坤环境将餐饮垃圾、厨余垃圾、粪污、动物固废等有机固废和生活垃圾的环境处理设施统一规划及建设,实现多种有机固废、生活垃圾的协同循环处理。该模式节约了城市土地资源,便于集中管理,同时也提升了垃圾处理和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有利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目前,朗坤环境建设运营的生态环境园具有三大突出优势:①联合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生产绿色电力,用于生态环境园电力需求;②联合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能量源满足动物固废无害化处理以及生物柴油制备的加热需求等;③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可以分离出废弃油脂,该废弃油脂可以作为生物柴油加工的原材料。

通过上述副产品深度协同,可以为生态环境园的综合有机垃圾处理提供成本低、来源稳定性强的能源或原材料,能够极大降低有机垃圾处理成本,提升处理效率,增强项目的经济效益。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有机固废处理行业和生活垃圾处理行业,主要是由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服务商。在招标或竞争性谈判过程中,通常重视服务商是否有类似成功案例和项目经验。此外,在行业内取得政府授权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特许的企业,在建设、运营项目的过程中,选取供应商,也非常重视其过往业绩和项目经验。

截至2023年4月28日,朗坤环境已签约的有机固废协同处理的生态环境园项目包括广州生态环境园项目、深圳龙岗生态环境园项目和中山生态环境园项目;在全国各地签约27个动物固废处理项目,其中已投入运营项目14个,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生活垃圾处理典型项目包括高州生态环境园、吴川垃圾发电项目,拟推行“有机固废+生活垃圾”生态环境园模式。

其中,朗坤环境投资、建设、运营的广州生态环境园,是对餐饮垃圾、厨余垃圾、动物固废、粪污四类有机固废进行协同处理的大型标杆性生态环境园项目(项目设计产能2,040吨/日),是广州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最重要的处理设施之一,也是国内生活垃圾分类后端处理的示范项目,先后获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关注,被《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信息联播》等栏目宣传报道。

按运营中、在建及规划阶段项目的特许经营协议所规定的所有项目的合计日处理能力计算,朗坤环境餐厨垃圾日收运处理能力为2,650吨,动物固废日处理能力为499吨,生活垃圾日焚烧处理量3,000吨。

2017-2022年,朗坤环境连续六年被E20环境平台评选为“有机废弃物领域领先企业”。截至2022年10月31日,朗坤环境餐饮/厨余垃圾处理总规模名列全国第九;朗坤环境病死畜禽处理总规模名列全国第二。

简言之,朗坤环境持续探索深度协同无害化处理、深度资源化利用的生态环境园模式,其建设运营的生态环境园具有三大突出优势。目前,朗坤环境已投资多项BOT、BOO政府环保项目,同时具有丰富的大型环保项目成功实施经验,形成了可观的碳减排能力。

四、研发投入逐年上涨,四大核心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朗坤环境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研发投入方面,朗坤环境的研发投入逐年上涨,且占比高于行业均值。

2020-2022年,朗坤环境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079.37万元、3,552.88万元、5,832.1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74%、2.20%、3.21%。

同期,朗坤环境同行业可比公司上海环境、高能环境、启迪环境、瀚蓝环境、中国天楹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值分别为1.58%、1.66%、1.83%。

在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朗坤环境拥有由业内专家领衔的专业研发团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朗坤环境拥有98名研发技术人员。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2名,硕士研究生学历26名,本科学历50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79.59%。

在研发平台构建方面,朗坤环境已建成包括工艺设计研究室、机械设计研究室、管道设计研究室、热力资源设计研究室和微生物实验室等在内的企业创新平台。

凭借多年的自主研发创新,朗坤环境已拥有厨余垃圾高效分离预处理技术(以下简称“LHP超高压分离技术”)、餐厨垃圾高效复合产甲烷菌厌氧发酵技术(以下简称“LCJ厌氧发酵技术”)、环境园清洁生物柴油生产技术(以下简称“LBD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动物固废高温灭菌脱水无害化处理技术(以下简称“LRT高温灭菌脱水技术”)等核心技术在内的完善技术体系。

其中,LHP超高压分离技术,经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认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LCJ厌氧发酵技术,经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认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行人应用LBD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生产的生物柴油质量达到了欧盟标准;LRT高温灭菌脱水技术适应国内动物固废物料复杂性和来料处理间歇性的特征,无害化处理技术参数达到美国、欧盟标准。

相关核心技术在朗坤环境现有项目均得到稳定应用。依托朗坤环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其建设的广东省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入选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2020年度首批“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截至2023年3月31日,朗坤环境已取得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52项、软件著作权30项。

此外,朗坤环境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交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多元化协作,实现产品、技术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其在有机固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领域的技术实力。朗坤环境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大学等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

五、募资主要投向研发及新项目,不断夯实根基增强盈利能力

此番上市,朗坤环境拟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中山市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中山市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总投资6.57亿元,将利用朗坤环境核心技术和典型项目广州生态环境园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的成功经验,对中山市南部组团的有机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该项目设计处理能力总规模为:餐厨垃圾400吨/日、厨余垃圾500吨/日、粪污100吨/日、动物尸体4吨/日。项目实施后将增加朗坤环境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研发中心及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总投资2.66亿元,建立新研发中心及信息化系统等,配置先进的研究设备,改善研发环境,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且经验丰富的研发相关人员,加大对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朗坤环境的研发实力,增强其在有机固废及资源化领域的优势,为朗坤环境提供新的盈利增长点。

一方面,朗坤环境对现有核心技术进行深度持续开发,另一方面综合业务需要,朗坤环境围绕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粪污无害化处理、沼渣资源化处理和有机固废处理配套臭气、废水处理环保设施领域进行相关研究,以保持其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全系统生态服务。

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朗坤环境将通过软硬件投资,建设互联网智慧化餐厨垃圾收运平台(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化合同管理系统、收运监管管理系统、综合调度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子系统)、集团智慧化管理平台及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其信息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拟将2.0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进一步增强朗坤环境的资金实力,确保其财务安全,同时提高朗坤环境承揽和实施项目的能力,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

未来,朗坤环境将专注于环保领域—垃圾资源化处理,包括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智能收运系统,提高废弃物的收运效率、处理效率,同时增加资源化产品的附加值,助力“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