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在复工复产加速、数据验证修复的力度下,A股反弹“一路强势”,当然“风景也非一边独好”南下资金加速涌入下,港股市场也“涨势喜人”,自3月中旬“二十年均线”的调整低点后,截至6月28日恒生指数已反弹22%,而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恒生科技指数则上涨高达47%,较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的18%和32%“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沉寂许久,港股互联网热血回归的背后有哪些原因?后续还能上车吗?

一、政策面:互联网监管政策雨霁风停,“不确定性”逐步消除

众所周知,自2020 年11月发布针对平台经济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开始,“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需扩张”的平台经济开始进入严监管、强整改阶段,港股互联网板块也随之步入深度调整通道。而今年以来“315”金融委员会、“427”国常会等一系列高层会议,表态“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并数次申明“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平台经济的政策迎来明确拐点。整体而言,随着监管不确定性消除,行业规范以更透明方式落地,市场预期趋于稳定,过去压制估值的折价因素逐步消除,估值修复行情开启。

二、资金面:南下资金连续6月净流入,积极抢筹科技互联网与可选消费

自2017年以来,南下资金的同比走势与港股市场的年回报率走势(用恒生指数同比表现衡量)高度相关。今年以来,相较于北上资金的逃离,南下资金已连续六个月持续净流入,成为港股最坚守力量,尤其3月以来,南下资金累计买入成交金额同比更是触底反弹,目前周同比维持在7%-8%之间,资金提速的背后是对港股市场年度回报胜率的持续看好。而买入的结构里,科技互联网与可选消费持股市值最多,分享“新经济”红利和挖掘低估值资产是仍资金南下的主要驱动力。

三、基本面:“业绩底”逐渐夯实,短期看复苏,长期静待第二增长曲线

除了政策端解除压制,以及低估值的性价比优势下,当前及未来——港股及互联网企业的基本面表现将成为市场关注核心。短期来看,随着内地经济稳增长发力,及低基数效应,港股基本面的复苏和业绩弹性有望推动估值进一步修复。而长期来看,尽管走过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和监管环境变化的新时代,互联网企业仍是国内聚集研发投入、人才密度、开放共享精神最有活力的一批公司,在拥抱实体、出海、以及“下一代互联网”来临趋势下,科技互联网公司仍有望构建第二增长曲线,迈向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