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港股市场确实有点儿点背。主要指数从2月开始一路下台阶,夏季监管扰动带来市场情绪波动刚刚有所平复,国庆期间受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恶化影响,港股再度遭遇重挫,买了港股QDII或者港股通基金的小伙伴直接被搞到怀疑人生。

不过正所谓“机会都是跌出来的”,已经有投资者在下跌中嗅到了反弹的味道,再加上节后港股迎来连续上涨,更多人开始关注一个问题:现在是时候抄底港股了吗?

一、外部扰动有所缓解

在经过长期下跌之后,港股确实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历史位置。市盈率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都已经达到了历史较低水平。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9月24日,恒生指数迎来阶段性低点,市盈率(TTM)9.48倍,历史分位数15.35%;而恒生科技指数也在9月30日迎来阶段性低点,市盈率(TTM)18.19倍,历史分位数1.32%。港股因市场情绪恐慌而杀估值可见一斑。

恒生科技指数点位及市盈率(TTM)

恒生指数及市盈率(TTM)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区间20201020-20211019

梳理年内港股行情,今年初港股市场上有些资产上涨速度过快,股价脱离基本面进而回调,带动整个港股市场进行了一轮大调整,这样的逻辑和A股演绎出的行情并无二致。

但三月之后港股和内地市场发生了分化,港股行情看上去更像是外部扰动和一连串偶然事件催化下的产物:不断涌现的利空消息把港股市场砸懵了。

三月后,受上调印花税、教育行业监管政策的影响,港股表现较为平庸。转折点在七月,七月开始,针对教育培训、互联网和游戏行业的监管逐步落地,在海外上市的中资股受监管政策扰动的影响不断加深,市场情绪也转向极度悲观,致使港股市场杀估值的现象比较严重,恒生科技指数出现单日跌幅超10%的罕见行情。

八月,头部房地产企业信用问题引发市场对于整个行业乃至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担忧,而港股市场汇聚了大量内地房地产企业,港股金融地产板块下跌再度拖累指数。九月,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叠加限产限电,中国经济下行预期增强,考虑到全球资产的性价比,海外资金可能会选择短期离场。

十月国庆假期,随着地产公司信用问题恶化,行情已经演绎到了颇为极致的地步,而南向通又因为国庆假期而休市,未能及时做出反应。好在节后回来的第一周,恒生指数收复部分失地,才为投资者挽回了一点损失。

对此,创金合信港股互联网三个月持有期基金基金经理胡尧盛认为,对于一些港股互联网龙头企业而言,从业绩表现来看,多重因素叠加下企业传统业务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商业模式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下跌主要源于政策扰动产生的短期市场预期的变化。

胡尧盛指出,目前港股的监管方向和意图已经逐渐清晰,市场可预测性增强。近期针对港股的政策监管主要基于四个方向:一是未成年人成长相关板块,如教育、游戏等;二是信息安全相关板块,如互联网社交和互联网理财平台;三是灵活用工相关板块,如外卖行业等;四是与税收调节相关的监管政策。

于此同时,国内监管方面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某外卖平台反垄断处罚强度低于市场预期,市场将监管机构决定解读为利空基本出尽,推动公司股价大幅上涨。

二、仍有问题悬而未决

随着外部扰动有所缓解,被贴上“价值洼地”标签的港股也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公募布局港股基金的步伐不断加快,下半年来已有30只基金先后启动发行,同时,为了增强投资者信心,还有基金公司自购旗下新发基金。

港股资产性价比合理、公募基金开启左侧布局进程,种种现象让很多人觉得港股抄底的机会已经到了,不过真正要出现大幅度的反转,则要看催化因素。目前港股市场仍有多个问题悬而未决:

宏观上,四季度至明年国内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港股基本面面临考验。尽管宏观经济下行致使稳经济和货币宽松预期不断升温,但市场对四季度货币政策走向的预判再度陷入分歧。

监管上,反垄断案尘埃落定,尽管处罚力度低于预期极大地缓解了互联网行业的政策焦虑,但想要改变海外资金对于互联网等行业监管政策的理解方式,从而转变市场情绪,恢复投资者信心,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还有待观察。

另外,海外市场风险犹存,目前美股已经到达历史性高位,而美联储缩表的进程即将开启,流动性紧缩是否会对资本市场造成重大影响,如今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港股市场对外资依赖程度较高,如果缩表造成资产价格剧烈波动乃至引发全球经济的系统性风险,会对港股市场产生巨大扰动。

再加上短期之内港股市场成交量没有明显突破,目前谈抄底或言之过早。近期港股行情仍然是超跌反弹,短期市场可能仍在相对波折的趋势中,直到上述因素变得更为明朗。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数据区间:20201020-20211019。

但结合资产质量和价格来分析,港股缺乏下行空间,安全边际较强,已经步入合理的左侧布局区间。同时,港股更适合资金期限较长、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这里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港股行情变化,耐心等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