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官宣“9.3阅兵”引发市场热议,此外,媒体报道伊朗可能采购歼-10CE,开展中伊军贸合作。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需求恢复的预期和确定性较强。此次阅兵不但可以提振军工板块情绪,还可以通过新装备展示判断未来需求方向。而在在中国装备的优异表现下,国外的采购意向同时强化了军工行业的外贸逻辑。当前军工板块受益于内需与军贸的双重催化,有望驱动行业发展的新格局。
6月24日,国新办宣布9月3日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此次阅兵,既有传统主战力量展示,又有新域新质力量参阅,体现我军适应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打赢未来战争的强大能力。此外,6月25日,伊朗参加青岛上合组织防长会议期间,有关中伊军贸合作、伊朗或购买歼-10CE的报道开始见诸报端。尽管目前无法验证,但此前中国装备的优异表现,有望对中国武器出口带来有效提振。
从基本面来看,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是2027年前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我军正处于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装备建设仍将持续推进,同时实战化训练将加大武器装备的消耗,不断产生新增需求。当前军工行业处于订单恢复过程中,且后续行业基本面继续向好的确定性较强,可重点关注航空、导弹与兵装相关产业。
航空领域资产证券化率高,资产相对优质,从“十四五”规划完成度来看,航空领域的执行率较高,多数公司实现了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航空主机厂当前仍在执行“十四五”规划框架内的生产交付任务,但市场对未来3年需求较高的持续性存在预期。随着国内升级换代以及军贸逐步落地,行业需求增长确定性较强,有望实现企业每股盈利和估值的双重修复。中长期来看,飞机型号的代际更迭有望成为行业主线。
对于导弹和兵装领域,其“十四五”规划的执行率较低,是过去两年需求压制较为严重的方向。目前航天、兵器领域的弹药类主机院所已陆续启动排产,需求恢复已处于传导中,在军工板块的复苏中有望体现出较高弹性。